深圳婚姻调查取证-“虚拟男女朋友”流行:购买网络情感服务的动机是什么?
或许很多人没有想到,情感也可以成为一种消费:只要花15块钱,就可以立刻得到一个温柔体贴的爱人。
早在大约十年前,与人聊天的“虚拟恋人”、“虚拟兄弟姐妹”等情感服务就已经在网络上出现,但似乎从未进入公众视野。但近年来,相关服务开始流行。今年,有关体验虚拟恋人服务的内容不断出现在哔哩哔哩、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并且十分火爆:抖音上的相关视频经常获得过万条评论,也有依靠虚拟恋人服务的哔哩哔哩UP主男朋友的视频播放量已超过500万(这位UP主之前的视频最高播放量超过80万)。
近日,哔哩哔哩up主发布的虚拟男女朋友视频获得了很高的点击量。
如今,不少媒体或网友以好奇的态度探索这种陪伴服务,并默认将其视为“软色情”灰色产业的一部分。但事实上,年轻人的孤独正在创造一个价值超过100亿的“同伴经济”市场。虚拟情感陪伴业务不仅包括聊天,还包括其他各种陪伴行为,比如玩游戏、做作业、看电影等。这意味着情感不再只是个人的感受或体验,而是真实存在的商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物质化的,可以买卖。
那么,这些大量消费者购买虚拟恋爱服务的动机是什么?你希望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情感体验?为何要付出代价才能获得感情?这些关键问题让我们了解情感作为一种商品是如何被包装、销售和消费的,然后我们可以尝试了解新一代的集体特征以及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变化。
撰写者 |阿莫
1《谈恋爱》,用最完美的模板
“我已经知道你来自哪里,你是我的甜心。” “你和星星有什么区别?星星在天上,而你却在我心里。”
这些套路的“土豪情话”带来的“撩人”感觉,是虚拟恋人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完美地体现了这种情感服务的复杂性:它确实蕴含着让人心潮澎湃的甜蜜浪漫气息,但也有敷衍的复制粘贴套路,甚至比随机的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线聊天。 。
要了解人们为什么要为此类服务付费,我们首先必须深入了解“情感陪伴”提供的是什么。根据笔者在互联网上的研究,虚拟情感陪伴服务包括多种类型,例如虚拟恋人、虚拟朋友、虚拟宠物等,简直就是“万物皆可虚拟”。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是虚拟恋人。为了获得有代表性的信息,笔者在不同的商店下了几十个虚拟恋人的订单,其中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虚拟恋人,并特意挑选了那些订单较多、经验较多、消费者评价较好的。高品质的物体需要它们提供最流行的体验内容。
综合起来,虚拟恋人的聊天服务就是模拟恋人的陪伴体验。然而,在交谈过程中,你也能感受到这些“模拟关系”与真实关系之间的巨大差异:在没有深入沟通和接触的情况下,大多数聊天者都会使用一些对话模板。除了朴实的情话,还有“你真优秀”、“你真暖心”等各种赞美之词。而且,大多数时候,聊天话题并没有真正的内容或意义,它们只是随处可见、可以轻易套用到无数人身上的甜言蜜语。确实很难说这样的聊天内容能够取代甚至超越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交流。很多时候,他们甚至显得有些无聊和尴尬。就像曾经火爆的“快卡组”一样,只是昙花一现的情感。安慰剂。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尝试虚拟恋人后会感到空虚、无趣,不会再成为“回头客”的原因。
然而,也有很多孤独的年轻人,不断地为虚拟恋人付出代价。他们大多数是年轻女性,但也有男性。由于该行业没有典型的行业统计数据,因此很难得到性别比例。权威数据显示,根据不同门店,平均女性比例约为70%,男性比例为30%。据从业者反馈,大多数消费者迷恋的不是聊天内容,而是个性。
一位男陪护在作者朋友圈与他聊天的评论
根据笔者对多位伴侣聊天从业者的采访,在开始聊天之前,或者刚刚开始聊天时,虚拟恋人需要建立一个初始档案。这个轮廓包括身体特征、身份特征、性格特征等。初始形象构建完成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入戏”和“让角色不崩溃”。通过主动扮演某种理想角色,消费者可以在整个服务过程中产生共同表现感和沉浸感。